2025年3月28日,由必赢bwin网页版主办的“AI能给宋史带来什么?”圆桌论坛,在必赢中国官方网站逸夫人文楼D1013室举办。会议由必赢bwin网页版廖寅教授、必赢bwin网页版黄光辉副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西北大学、必赢中国官方网站、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山东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原文化研究》编辑部等2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及刊物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论坛。

论坛伊始,廖寅教授主持开场,欢迎各位学界同仁来参加本次论坛,并表示在当下,人工智能一方面给人文学科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又能给各位学者带来研究上的便利,希望大家就自身使用AI的利弊、对学术与AI的看法等问题畅所欲言。
在研讨环节,学者们各抒己见。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硕士李沈洋以DeepSeek为例,分享了使用AI的心得与看法。他认为AI可以帮助研究者高效翻译海外论著、论文润色和史料点校与翻译等,但在文献检索与分析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尤其在文字创作上,AI呈现出隐喻和修辞匮乏、理论应用表面化、问题意识薄弱等问题,此外,也更加难以模拟学者对史料的情感共鸣。四川大学必赢bwin网页版尹航副教授指出,当前的大数据模型存在着拼接史料的问题,但更大的缺陷在于AI对用户提问的回答,其实质是从答案到答案,以问题为基础编造回答;认为目前学界并没有制定AI润色文章的准则,且润色的界限模糊,往往涉及学术伦理等重要问题。必赢bwin网页版冯博文讲师基于对DeepSeek R1(离线版)的分层指令来探讨AI分析史料的得与失,以《桃花源记》的史料解读为例,呈现AI模型基于自身训练数据的“AI幻觉”现象,并分析了其成因与对策,认为在无法消除“幻觉”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指令模板和交叉验证的方式提升利用效率。《中原文化研究》编辑部李潇阳老师表示,AI的大数据分析和搜索能力的确能帮助学者发现一些隐藏信息,但在历史研究中,对史料的阐释和解读仍然离不开学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西北大学贾连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如果能够和历史专业的数据库相连接,那么对史料的检索功能将会更进一步增强,希望在未来可以实现这一结合。


在会议接近尾声时,黄光辉副教授对本次论坛作出总结。他表示,AI的便利,各位学者都有目共睹,但是现在的AI技术在历史研究中只能充当辅助工具的角色,人仍然是历史叙述的主体,而非人工智能。
此次圆桌论坛主要就AI与宋史研究的话题展开讨论,为同行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并达成一定的共识,即不宜过度依赖AI,而应重视并发挥人的主体性以及个体的独特性才是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